主页 > 咨询师随笔 >

王宝强离婚案为何会引发广泛关注?

时间:2018-07-19  点击:


 
 
       10月18日,沉寂两个多月后的王宝强离婚案终于在北京朝阳法院举办庭前会议。现场引发大批媒体和群众围观。为何王宝强离婚事件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力?吃瓜群众各有各的说法,那么广州和真心理首席咨询师周晓青老师和督导专家吴理老师对待此事件又是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下面,分享下10月18日腾讯直播秀《王宝强离婚案:谁的心里遭冷枪?》的文字版给大家~
 
周晓青:

       王宝强的离婚案在今天下午一点多进行了审理,从他当初发出微博到今天,这个事件持续地受到民众的关注,而且今天还有很多的朋友去到法院声援和支持宝强。所以我们今天借助这个新闻事件,来给大家普及一点心理学的知识。

       其实我今天打算要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身边的同道还是给了我很多的提醒,大家都说这是一个特别容易激发大家愤怒的事件,搞不好我们今天谈话的内容,就会成为大家指责的靶子。我当时的想法是,可能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事件激发起我们的情绪,但是心理学恰恰是在我们有一些过激情绪或是冲动行为的时候,尝试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对这个事件背后的动机,对所有的当事人,尝试做出真正的理解,我想这是我们心理学人应当具有的一份责任吧。所以我们今天也就借这个事件,尝试进行这方面的一个探讨。

       当事不关己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置身事外。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一次的新闻事件引起了全民的热议。于是大家这种积极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似乎就在提醒着我们,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些事件如此地关注?我们又希望借助这些事件来表达一些什么?
 
吴理:

       刚才前面提到了一个问题是说“为什么全民参与了”,我首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里有一个主题,就是王宝强的财产不见了。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老婆或者老公把钱都转移走了,我们都会觉得太不安全了。宝强这件事实际上是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安全感,尤其是财产的安全感受到了伤害,所以才激起我们所有人的关注。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一个明星的事件,也是关注跟我们切身的利益相关的一个事件。我们现在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东西我可能不能控制,但是自己的钱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连自己钱都无法控制了,这种感觉是非常恐慌和糟糕的。

       我们过多的关注一个新闻或者社会事件的时候,通常是自己的创伤被激活了。因为我们过去的那些经历以及我们祖辈们通过代际来传递这个创伤,是这些部分把我们伤了,而且是深深地伤害了。从1840年开始,我们整个民族是伤痕累累的,战争冲突不断。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他们的长辈们,都是经受过很多创伤的。不管是这个事件的当事人,还是我们的观众,包括我们两个人以及其他讨论的人,也是这样一个伤痕累累的民族所延续的后代。这些创伤的感觉留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一旦遇到某个事件,不安全的感觉就会被激活,然后我们就会不停的关注那件事情。
 

周晓青:

       就是一种失控感,很多时候对于创伤的病人来说,他们就是失去了一种可控的感觉。当一个人处于失控状态的时候,不安、焦虑、担忧、惶恐,所有的这种负性情绪都会被激发出来。我突然想到上周一刚好就张靓颖事件我们也进行了一次谈话。当时张妈妈提出的担忧,也是担心冯柯转移张靓颖的财产。钱确实是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安全感,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和我们内在更深层的那种自我的安全息息相关的。回到我们之前说的中国近代史的创伤来说的话,在这百年里面,人吃人、物质匮乏的事情,都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一个创伤,深埋在我们的内心。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财产的失去会那么强烈地激发起我们不安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吴理:

      在这个事件里面,绝望或者是死亡感都会被激活。王宝强在承受这个部分,他会更多地感觉到不安全感。他选择把这个事情公开,也是因为这种令人无法承受的恐惧。
 

周晓青:

       是啊,这个恐惧来得非常真实,因为它会令现实生活马上跌入到另外一种境况。据说宝强去提出申诉的时候,口袋里都没什么钱。我们看到一个人好像突然从富足的状态跌入到了一个生活没有保障的状态,这个也会让大家对他特别同情。我们可以看到他财产的丧失给我们带来的不安感。另外,我们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关系的丧失也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不安。

       作为对母婴观察、亲子关系比较了解的心理咨询师,都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初期的不安全感就来源于和抚养者的关系。抚养者既可以把这个爱给予你,同时又可以随时的撤离。所以,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如果丧失一个照顾者对自己的疼惜、照顾,这是非常恐惧的。因为这和他的生存紧密关联,和死亡有关,所以这部分的焦虑也非常强烈,而且非常原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分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创伤。过去这两位带给大众的印象是非常的恩爱,而这一刻,马蓉突然从王宝强的世界里偷偷地溜出去了,这种亲密关系的丧失所带来的恐惧,就像婴儿失去照顾者的恐惧一样,也是让人难以承受的。
 
吴理:

       其实这样突然的离开对留下的人来说,伤痛会显得更巨大一些。毕竟对主动离开的那个人来说,还有一种可控感。被留下的那个人,其实是被扔在黑暗中的。所以他(王宝强)在那一刻会激起我们更多的同情,而这样一种极端的分离方式让它显得更加的难以承受。或许离婚对他们而言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是,即便这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一旦要离开,它还是撕心裂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早期的创伤,或者伤痛、恐惧,如果婚姻关系是非常稳定的、和谐的,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它(创伤、伤痛)会被修复。但一旦遇上了离婚的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瞬间这些创伤就会被激活。于是创伤带来的种种痛苦焦虑恐惧等感觉都会被放大。
 

周晓青:

       是啊,比如说我们划伤了,跌伤了,流血了,这些伤口我们在外在就可以加以处理,但是像我们刚才谈到的所有的精神层面的创伤,它是深埋在内心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或是创伤影响的程度,深刻的影响到整个人乃至成为人格中的一部分,甚至整个精神健康方面可能会呈现一种精神障碍。所以在经受创伤的评估里面,可能有的人会呈现出精神分裂、边缘人格障碍,有的人会出现一些解离的症状,或是否认,觉得自己根本没问题。这样的一些情况,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今后的生活品质。
 
吴理:

       是的。我们会看到生活中有些人,他会看上去笨笨的,傻傻的。其实他不是笨、也不是傻,只是因为他处理信息的通道很狭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有的人经受创伤的时候,他会出现短暂的通道狭窄。而有的人的创伤延续的比较久,或者我们说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情况下,这些人会非常多地在生活里呈现出他们不容易处理信息,有些甚至是完全没办法处理信息,他的社会功能非常受影响,所以他看上去笨笨的、傻傻的。
 

周晓青: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在做儿童青少年咨询的时候感受会更深。基本上孩子被带过来的时候,可能都会出现行为不良,或者是学习障碍。老师经常会反映这个孩子上课会走神,我们也总是会说这个孩子的专注力为什么不好。但是当我们尝试去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时,发现父母们会反复强调或者澄清的一个事实是:在多少岁之前,这个孩子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原本好好的孩子会在某一个阶段之后,仿佛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往往进一步去了解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家庭正是在他那一年发生了一些变故。有可能是丧亲,有可能是父母离异,也有可能孩子和他的主要照顾者有了一段长时间的分离。正是这样的一些创伤性的生活事件,使得这个孩子在那一年突然变得不一样了,然后就出现很多的障碍。那样的状态其实是孩子在尝试用解离、或者否认这样的方式在缓解自己一些难以耐受的情绪。
 
吴理: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另外一个部分。从生命的初始,就像精子穿越卵子的那一刹那,这就是第一个创伤,随后人生遇到非常多的创伤。在创伤这个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去面对它,直视它,它大约经历过几个阶段就可以完成。

        就像你刚才讲的解离,我们刚开始遇到创伤的时候,很多人会进入这种解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突然之间灵魂出窍了,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其实这个人在这,只是他完全感知不到周围所有的信息。

       在创伤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经历四个阶段。首先是经历否认,否认这个创伤的存在,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情绪强烈的阶段,比如说愤怒、悲伤、内疚。在这些强烈的情绪之后,第三个阶段就是分离,真的和那个受创伤的部分分离,留下来保存完好的那部分,开始重建。在重建之后,这个创伤的修复就完成了。
 
 
周晓青:这个当然是基于很多临床的案例,还有科学的研究得出的。但是事实上面对创伤、谈论创伤、修复创伤是一个多么艰巨的工作。

吴理:是的,非常困难。

 

小编:

       王宝强离婚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家对此事件有着不同的说法。周晓青老师和吴理老师尝试从“创伤”的角度给我们做了一番讲解。不知道你是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收获?接下来,我们还会分享两位老师的访谈,有关离异父母该如何减轻和修复孩子的创伤,敬请大家的期待哦!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精彩不断!





    一键通话 联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