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咨询师随笔 >

王宝强马蓉离异,该如何减轻和修复孩子的创伤?

时间:2018-07-19  点击:


 
 
前言:

       记得王宝强离婚案开庭当天,引发了大批媒体和群众围观。现场有媒体采访围观群众的看法,其中有位阿姨表示自家也出现类似王宝强马蓉一样婚姻状况,为此感到很苦恼。随着时代的发展,离婚越来越成为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问题。那么对于离异的父母究竟如何才能减轻和修复离婚带给孩子的创伤呢?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听听周晓青老师与吴理老师的心理访谈吧!


 
周晓青:   

       在这里先给大家补充一点神经科学的解释。当我们在经历创伤以后,那些失望、沮丧、伤感、愤怒这些负性的情绪都会储存在杏仁核中,它没有办法进入到我们记忆整合的海马区。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它就没有办法进一步的上传到我们的皮质,于是由创伤引发的负性情绪,就像一些肿瘤,留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以至于反复地影响到我们。

       创伤的情境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遭受性侵、自然灾害等,人们在面对一些类似情境的时候会非常的敏感,恰恰是这样的一些记忆它会突然的唤起,反覆地在脑海里闪回。所以我们会看到比如受过性侵的小孩子,她可能记住的是性侵者的一个眼神。当她去留意别人眼神的时候,她会迅速地被这些眼神激活她的创伤体验,所以她没有办法进入到一个正常的社交场合。回到吴理老师所谈到的,我们都是客体关系学派,我们始终关注到的都是人如何在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发展完善的人格。回到这个话题,正如我所说,当一个婴儿他早年的时候,如果他的主要照料者是没有办法通过关系来传递这一份安全感,例如过度的忽视,或是反复地责骂,这样的一些不当的养育方式,都有可能以一种创伤的方式存留在孩子的记忆里面,使得他在未来的关系当中很难去信任对方。

       中美班时,有人问老师 “当一个妈妈总是以打骂的方式去教养她的孩子,这算不算一种虐待?”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当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孩子在关系中反复地体验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其实父母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太弱小了,你没有办法保护你自己。我比你强大,于是我有让你痛苦的权力。”在这种时候,一个本应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的照料者就会成为一个虐待者。很多时候,施虐者早年可能就是一个受虐的对象。为什么会谈到这一部分呢?回到今天的新闻事件当中,我们很难评价王宝强和马蓉他们过往的养育方式是什么。但是在这样的新闻事件里面,我想我们全民表现出来的一个态度,势必会影响到这对子女未来对他们父母的态度。这样强烈的反应,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创伤,现在还是个未知。
 
吴理:       

       我觉得一定会了,它一定会有创伤的。区别在于这些创伤再修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修复时间的要多长。因为父母离异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丧失。所有的孩子都有幻想完整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坐在一起,孩子就会感到心安。他们不能完整地拥有时,这个幻想就破灭了。如果作为父母处理得好,这个创伤是比较容易修复的。但是,作为父亲的王宝强和作为母亲的马蓉,如果他们在处理这个事情上面互相伤害对方,那么这个伤害就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而且会很难修复。因为孩子看到他们两个生命的发源地是如此地互相残杀。
 
       所以这体现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离婚的夫妻该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之前有人跟我说:“我和丈夫离婚了,但是他都不来看孩子。”我跟这位妈妈讲:“如果他有能力,他会做的很好;如果他没有能力,可能是他自己有很多的创伤,他做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可以改变这个状况的,你是有主动权的。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和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讲’爸爸辛苦了,他现在顾不过来,爸爸其实是爱你的。’”我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爱。他们不能爱是因为他们爱无能。在这背后,都是充满创伤的故事。所以一定要让父母双方都在这个亲子关系里面,即便父母的一方不能在现实里面出现,象征性的也要出现。

 
周晓青: 
     
       确实,当你在讲到这个家长的故事时,我想起了青少年的认同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此阶段需要完成性别认同这一重要的发展任务。但是,假若他既不认同父亲,也不认同母亲,那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他在两性关系当中,他在择偶的这个问题当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会否觉得妈妈太无能,找了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你把你自己害惨了,还把我搭上了。如果这是个女孩子,她也没有办法对一个女性进行角色认同。这样的话,她的发展就势必会出现困难。通常,在这个状态下的年轻人很难完成学业任务;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不尽人意,他们内在有太多愤怒。青少年需要在这个阶段学会和同伴相处,然后慢慢的发展到未来,能够和他的伴侣进入到一种亲密关系当中。
 
吴理:

       是的,你刚才提到的那个认同的部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孩子有两次认同母亲的机会。

       一个是在三岁到六岁之间,被弗洛伊德称为伟大的俄狄浦斯期。这个时期,女儿要去认同妈妈,然后和爸爸亲近。这两个人(父母)是如此的重要。这样之后,她才会觉得,成长为妈妈这样的女人是可以去嫁一个像爸爸这样的男人。如果在这个阶段,家庭相对来说是平静的,夫妻关系相对来说是和谐的,那这样女孩就很容易完成她的角色认同。

       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完成的话,还有一个机会就是青春期。青春期阶段,她的青春期来潮,此时,她就可以再一次认同女性角色,认同妈妈。妈妈这个女人是有爱心的、美丽的、可爱的、具有包容性的,那么她要跟妈妈一样有力量和能力,成为一个像大地一般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将来才会容易踏进婚姻,成为妻子,孕育宝宝,拥有属于自己的资源,不至于有创伤来传给下一代。
 

 
周晓青:她才会有那种孕育和滋养的功能,我想这是女性非常重要的一种客体模式。

吴理:       
所以说如果在这个阶段,假设女儿看到的妈妈是如此的狰狞和坏,她一方面会害怕妈妈,同时她又不敢离开这样的妈妈。她内心就会有很多的冲突,就会留下隐患。假设是儿子处在狄浦斯期(3到6岁)在这个阶段的话,他也需要去认同爸爸,他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去完成这个任务。要认同爸爸,成为爸爸这样的一个男人,将来就可以娶到像妈妈这样的女人。
如果爸爸让他感觉到很无能,不受妈妈喜爱,他就很难完成这个认同。在这个阶段,父母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和妈妈都要在孩子的心里面有一个正面的、温暖的、温情的痕迹,才能够协助这个孩子去完成发展的这个命题。
 
 
周晓青:       

       现代人更多的会去考虑“我的自我意识认为,我不应该完全的屈服于我的家庭。我嫁给这个人,是因为我早年瞎了眼了,或是我当初还太年少,没有考虑清楚。”在这个强调自我意识重要性的时代,离婚越来越成为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想,我们刚才在谈论这一部分的时候,不是说我们绝对不能够离婚,而是在提出一个更客观的现实,就是当我们要去面对离异或是婚姻的变动时,我们应该如何在保护好孩子的基础上,处理好我们两个成年人之间的问题。

吴理: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实,一个人具有自我意识,忠诚于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者是想法,对未来的一些展望这些和协助孩子渡过难关没有矛盾冲突的
 

周晓青:

       以往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为了孩子,好像就要一直待在这个婚姻状态里面。甚至有的朋友会说,他们夫妻之间会发展出一种比较微妙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可以保持这个婚姻的状态,但是你可以在外面拥有你自己的性伴侣,或者说是离异了,但却不告诉孩子,我们给孩子营造这种依然是完整家庭的一个假象。我们对这些具体的个案没有发言权,因为我们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多。

吴理:     
 
        离婚对孩子以及夫妻双方带来的影响是跟人有关的。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有的人会掩耳盗铃,认为只要不告诉孩子,孩子就不知道,其实孩子心里很清楚,这样子还是很难去面对。 

       我觉得直面自己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好,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去协调,是可以去离婚的。然后,离婚并不影响孩子养育的问题,帮助孩子去渡过难关的问题,或者离异都可以协助对方去找到另外一半,这些都是可以的。我觉得是没有矛盾的。相反,如果以那种虚假的方式来维持婚姻,其实是另外一种伤害,这就是秘密所带来的伤害。我们会有很多人羞于谈秘密,害怕谈秘密,害怕将秘密公开,其实这些也是一种创伤。
 
 
周晓青: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用来分析茨威格的一个很著名的短篇小说《灼人的秘密》。当时里面讲到的就是一个男爵夫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在郊外度假,那位夫人的婚姻并不是很令她满意。于是她在餐厅邂逅了一个男士,并与他发生了一段非常暧昧的关系。看过这样的一篇小说,反映了孩子在这样一个事件当中是如何从信任到丧失信任这样的一个成长经历。那么我们也会看到,作者在描述孩子的变化的时候,对孩子心理的描写,以及她态度的转变是非常让人难过的。那个孩子真的被这个秘密伤害了。当我们选择要去掩饰这个秘密的时候,这也是我们隐藏创伤的一种方式。

吴理:

       是的,觉得盖起来就没有人去看,就没有人知道了。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看到自己的创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把这个盖子揭起来,虽说盖子揭起来还是蛮痛的,而且这种疼痛很多时候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不过掩盖秘密确确实实是我们经常用的一种方式。
 

周晓青:   
   
       其实我们每个人需要先修复自己内心的创伤。但凡我们做临床的心理咨询师,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师。我们每个星期都会跟他们见面,去谈论那些早年留下来的创伤,或者是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所以有的时候,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个观点,“这些不好的事情干嘛要谈?忘记他就好了。你去谈有什么意义呢?”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好像这是大家比较普遍的一种态度。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我们总是被鼓励要积极的去面对生活。

吴理:   
   
        当然,我们以为盖上盖子了,不去管它,然后我们就会向着阳光。但实际上我们从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研究中发现一个问题,当我们体验过创伤感觉的人,才会从内心洋溢出的那个正向的部分。就像尼采说过的“要去聆听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那意思就是说,我们真的要在黑暗之中穿行,用一双黑色的眼睛去看阳光。实际上你刚才一直在提出的“关系”,其实我们受伤的部分是关系受伤了、生病了。所以我们在咨询室里会通过关系来修复。
 
周晓青:     
 
       回到我们到底如何去处理创伤的这一问题,我们看上去都在言说王宝强和马蓉的这个事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这种言说不是理性的,而是一种宣泄。所以这样的一个言说到底能给这个事件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说是正面的影响,这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为什么说心理咨询不需要药物也能通过谈话而起效?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关注的是这个人言说的背后流动的情绪,他固着在那里的一些偏执的想法到底是在表达着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我想,对于王宝强和马蓉来说,无论今天的事件闹得多么沸沸扬扬,本身两个人内心必然承受着旁人难以去耐受的压力。我想,可能当某一天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们也同样需要我们给予时间,让他们自己有机会去回顾这些事件,去诉说这些难耐的情绪。同样的,他们的孩子也需要一个机会去表达他们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时候,在经历这个事情被热议的时候,他们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管理自我的情绪,能够让我们更多冲动性的、伤害性的言论能够减少,站在一个比较中立和客观的角度尝试增进人和人之间的理解。我想,只有这个世界足够的包容,我们的世界才会足够的和谐。
 
吴理:

       就是说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分别站在王宝强和马蓉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事情。这样,我们的情绪就不会那么的高涨,它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你刚才所说的言说,我非常赞同。神经科学也做了研究,说通过心理咨询之后,神经元的突触会建立新的连接,连接起来之后,通道会变得丰富而流畅。这个时候,其实创伤就会修复了。
 
周晓青:
 
        让我们一起来多做一些理解的工作,让我们的争执,误解和责骂减少一些。当我们能够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思考和理解的时候,真正获益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不会轻易的在心里面受到冷枪。
 
 
小编:

       《王宝强离婚案:谁的心里遭冷枪?》视频精华分享完咯~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所带来的创伤,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修复创伤,让自己过得不一样,让创伤不至于传给下一代。离异,必定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如何减轻和修复孩子的创伤,相信大家从吴理老师和周晓青老师的专业心理访谈里得到一些答案,如果你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记得有我们哦,继续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让精彩相伴!




    一键通话 联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