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咨询师随笔 >

向死而生: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廖畅

时间:2018-07-18  点击:


   
        韩雪在TED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而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接受你可能会失败和犯错的事实,然后积极的投入在过程之中。
 

        为什么说是悲观主义
 

        因为接受现实往往让我们很痛苦。现实是,我们的很多愿望基本上不会实现。比如,我们希望我们只要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事实是,除了死亡的结局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之外,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现在的付出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确定的收益?接受现实等于承认我们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东西不一定能学会,想得到的东西不一定会满足。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想想,都觉得很没意思。当然是很悲观的一个状态。 
 
        而悲观主义,又有消极的和积极的区分。
 

        由于悲观是一种痛苦而沉重的感觉,人们不喜欢留在这种感觉里,所以很多时候习惯采用大量的防御来让自己远离事实,以逃离当下的痛苦。这种状态我们称为消极的悲观主义。

        比如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想到种种失败的可能,能力不足怎么办,资金不足怎么办,出现了问题要怎么处理。大量的关于失败的幻想,让人十分挫败和痛苦,为了避开这些痛苦的感觉,干脆就不再尝试。

        我有一位朋友,辞掉上一份工作之后,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某次聊起,我问她怎么不继续。她说,找本行业的,现在不好做。现在这个行业挣钱都不多了。换一个行业,也不一定能够挣钱。

        我说,那你可以慢慢积累呀。
        她说,这个年纪,重新学习是很困难的。
        我又问,那当初为什么要辞职呢。
        她说,因为那家公司老板不是很大方。
        ……

        至此,我知道多说无益。所有失败的可能性她都想到了。确实足够悲观了。她期待着可以找到一份没有遗憾,没有冲突,能够满足自己所有愿望(经济,成就感,关系)的工作。这种幻想实际上是避免接触客观事实中必然会存在的种种不愉快的感觉。也是因为一直维持这样的幻想,各种失败的可能性都想到了,她也无法积极的行动。少了行动,她失去了大量可能的经历和机会。
 

        这种消极的悲观主义,是期待着外在环境的改变来主动满足自己。
 
        有一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内在的机制也是跟这个有关。仔细去观察,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内在的愿望,他们希望如果自己抛出橄榄枝,就不会被拒绝。直到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不会被拒绝之后,才愿意跟别人来往。外在现实显然永远无法满足这个期待,所以他们宁愿一直被动的等待。

        凡是想要通过改变他人,改变外在环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人,都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说得夸张一点,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如果上帝不改变这个结局,我们就不想活了。然后每天想着上帝怎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一直愤愤不平。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情绪上。这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
 

        积极的悲观主义是怎样的
 

        同样面对死亡的结局,积极的悲观主义者选择向死而生的态度:接受这个既定的结局,然后积极投入在当下的每一天。

        具体来说,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有两点主要表现:
 

        第一、 要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

        许多人总是说我想努力,每年制定了很多计划,但就是没办法执行。归根结底,还是跟无法彻底放下心中的幻想有关。幻想着自己的愿望会自动实现,幻想着自己付出一点点就马上就收获。

        就像我那位朋友,如果她早点接受没有任何一种工作可以满足她所有的愿望这个事实,她只能选择一个能够满足她当下最重要的需求的工作。在舍弃一些其他的需要,她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工作。这么长时间过去,在一份工作上坚持投入,也应该已经有了不少的累积。随着的积累的增多,她的选择也才会越来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她才有条件选择一份可以满足她更多需求的工作。

        叔本华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中提到:“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面对种种不幸还能保持平静的人,表明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许多可怕的事会发生。

        积极的悲观主义,就是承认我们的需要有可能会被拒绝,但为了满足愿望,还是要冒着被拒绝的风险继续行动。而人生的体验,就是在这些同时有挫折和满足的经历中不断的累积起来的。正因为积累了这些丰富的体验,人生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坦然接受丧失,让过去的成为过去。

        那些拒绝接受现在,让自己停留在过去的美好之中的人,看似活着,生命的发展早已停滞不前,再也无法体会到新鲜的内容。

        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人经常喜欢强调自己小时候很聪明,他们总觉得自己因为机遇不好,聪明没有人赏识,老天对自己很不公平。但是当我仔细去了解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知识却非常匮乏。很多普通人知道的常识,他们却不知道,很多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们却做不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很简单,知识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那些从小被夸奖,觉得自己很聪明的孩子,一旦投入到现实努力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会遇到大量的困难。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挫败,会发现自己的聪明还不足够让自己有所收获。

        于是,有的人会选择告诉自己,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投入,如果投入的话,困难就不存在了。为了维持这种幻想,他们根本就不敢真正的投入。一投入,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比别人有太多的优势,甚至很多方面可能比别人糟糕。

        另有一些人,他们能够很快接受自己原来知道得不够多。自己以前的聪明还不足以让自己得到更多。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反而能够平静下来,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之中。也因为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那里有很多好的知识,所以他们常常从别人那里吸取到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类人遇到的贵人就会比较多。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识别出来的。

        这两类人,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和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小时候的状态和长大之后的状态总是不同的。尽快接受现实,才不会消耗太多无谓的精力。承认过去的成就只是过去的,从而把精力有效的使用在积极的建设现在的生活上。

        笨鸟先飞和龟兔赛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笨鸟早早承认自己笨,要付出得比别人更多才可以,所以每天都比别人更早起飞。如果我们也能够承认说,现在的我懂得的不够多,所以要多听,所看,多观察,多学习,那么知识的累积一定快很多。

        那些觉得自己现在什么都懂得人,基本上,不会懂得更多。因为他们不太有机会看到和学到自己还不懂的东西。所以,他们的知识发展就停滞了。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人,在早年的时候没有得到母亲足够好的照料,此后一直在亲密关系中执着的寻找一个能够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的人,好弥补早年的丧失。也因为这样,他们一直没有办法真正享受两个独立个体的关系状态。他们的体验依然只有满足和不满足两种最早期的简单方式。成人关系中彼此的理解、支持、冲突、妥协、修复等种种体验,都无法在他们内心留下痕迹。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他们能够早一点接受,过去没有得到的那种好母亲的照顾已经失去了,再也回不来。现在的关系需要靠自己去经营,然后努力投入在现在的关系里,真实的去了解对方,去接受对方,相互妥协和满足,他们比较有机会获得更令人满意的关系。
 

        不放下过去,就无法体会到现在的美好。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不论过去的美好还是痛苦,都能够让过去成为历史,活在当下。
        
        面对同样悲观的客观事实,采取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态度,最终决定了我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和积累。

        成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接受丧失。就是要接受我们会死亡的事实,接受我们曾经失去的,尊重现在的客观事实,投入在当下,用心的活在当下,一步步走向死亡。唯有如此,生命的过程才会丰富多彩。
 
 
作者:廖畅,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精神分析取向。广州和真心理合伙人,首席咨询师。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




    一键通话 联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