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烦恼,比追求成功更重要——周琼
时间:2018-07-18 点击:次
-什么是烦恼呀?
-烦恼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呀。 -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不顺心呢? -因为事情是事情,心是心呀。事情有自己的特性,它们按自然的规律发展,心却以为一切事情都应该按照心喜欢的方向发展。当有些事情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心就不顺喽。 -那什么是心病呢? -心病就是,太多的事情,没有按照心希望的方式来进行,心也一直看不到事情本来的规律,一直在跟各种事情较量,又一直挫败,这些挫败感积累得多了,心就受伤啦,病啦。 -心若有了烦恼,会怎么样呢? -看你想怎么样啊。 一般来说,这种状况也让人很不“顺心”啊,让人感觉到讨厌,想赶快推开它,结束它。所以如果受不了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就会做很多事情去推开它,忽视它,假装它不存在,或者怪罪在别人头上呀。然后,会发现更多的不顺心,又继续推开、掩盖、压抑、转移责任、转移注意力——然后生活也许就陷入一种“烦恼出没-设法扫除烦恼-更多烦恼出没-想更多办法扫除烦恼”的怪圈里……直到精疲力尽、心病丛生。 -我试过,烦恼其实是推不开,压不住的!很快它又会回来! -对呀,当你感到烦恼或者受伤,这又变成了一件“事情”。它跟其它一切事情一样,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规律,有始有终,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处理完,情绪背后的因缘没有被了知,它就会再回来,寻找出口和了结呀。 -心为什么这么不喜欢烦恼呀? -这就是心的一个特性呀。因为心有感知力,心又能趋动能量,去满足身心的本能和欲望。当事情不按照心的设想去运转的时候,能量就会卡顿、瘀堵,心就会痛、害怕、愤怒等等,这些感受都很难受呀 -那有了烦恼,怎么办呢? -如果你深信一切都应该、也可以在你的掌控之中,那就继续去与烦恼战斗。只是留心一下,看到底你能不能降 如果你跟我一样,不断尝试了仍然发现很挫败,那就试试看,能不能去了解它,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人一生的道路中,能否成功,规避失败,能否经营好人际关系,甚至能否掌控未来,对心理感受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话题。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更为根本的,是如何面对当下的烦恼。 尤其是,如何面对当事情不顺心时产生的挫败和毁灭感;如何面对当事情明明很顺心时,仍然弥漫的“没什么意思”的感觉——探索这些感觉,会把人引向成长和自性化的道路——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成功还是失败,人际关系好还是不好,未来如何呈现,这些都是相关因缘下长出的“果”,无法被直接操控。而每一个当下真实的感受,和对待这些感受的态度,则是“因”。只有在“因”上下功夫,才能长出不同的“果”。 缅甸禅修大师德加尼亚说,不要小看烦恼。 烦恼诞生于心的无明状态,看不清,看不见,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办。烦恼来了,又将心变得更加茫然困苦,直至障碍深重,积重难返。在这个基础上,为逃避烦恼,求得的所有成功、安全感、掌控感,都不过是恐惧之心,给自己挖出的地洞,或者说,造出的牢笼。 临近生命终了,揭开一切盖子,当你再度与内心那深不可测的恐惧会面,你也许会哀叹,这一生其实一事无成。因为这颗心,还是最初的样子,甚至可能更糟。 不要小看烦恼。 当心中没有烦恼,或者能够与烦恼同在、善待烦恼,烦恼自会生起灭去,内心的力量也会源源不断生发出来,成长自然势不可挡。 -烦恼那么难受,怎么能够与它同在,并且去了解它呢? -的确很难啊。它对每个人都是极大的挑战。面对烦恼的过程,是一趟真正的英雄之旅呢。 所以有两件事情特别特别重要:保持觉察&自我关怀 觉察的意思是,当烦恼升起时,知道有烦恼正在升起。当感到难受时,知道自己正在难受。逃避烦恼时,知道自己在逃避。 觉察的目的,是为了了知真实的状况。所以,要象佛家所说的:如其所是地观照。因为只有一遍遍看到事情的本来面貌,也一遍遍了知到心的本来面貌,有些执取才能自动放开,内心的能量才能如其所是地流动。所谓通则不痛,烦恼自然就减少了。 马来西来禅师何德伦教导,要“如其所是”地觉察,就要不断检查觉察的心处于何种态度,觉察它是否在抗拒当下的体验,是否在创造或期待更好的体验,是否在操控自己的心? 这份教导充满智慧。我的切身体验是,如果心里有这些东西,就无法“如实观照”——而是仅仅将观照变成另一场与烦恼的斗争。这样,即使一时获胜,也依然置身于“烦恼-推开烦恼-更多烦恼-更用力地推开烦恼”这样强迫性重复的怪圈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除这些抗拒、期待、评价、控制等,因为你无法去除它们,它们也是心的自然现象,就如同你无法制止海浪和风雨一样。此时,只需要将注意力转向这些抗拒、期待、评价、控制,即可。看着它们如何发生,会引起什么样的感受,又如何灭去。 这是我从禅修中学到的东西。此法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做到,需要在有效的指导下,长期地练习。 因为这样的觉察不易,所以需要有另一个东西:自我关怀——这是心理咨询教给我的东西。 自我关怀的意思是: A、怀着慈悲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应对烦恼的下意识反应。 如上所述,与烦恼同时升起的,是对烦恼的自动反应。因为烦恼令心感到困苦,几乎必然地,会引发抗拒、逃避、打压、嫁锅他人……等等反应,这就是心的特性,它对事情的反应跟孙猴子一样快,跟闪电一样快。请对这些反应致以尊重和慈悲之心,抱持这些反应,如同保护着你的被惊吓的孩子。 B、对觉察到的一切心理内容持抱持和关爱的态度。 烦恼的情绪也如同受尽冷落和委屈的孩子,需要一个温柔、自由又安全的空间,需要合适的距离,她还需要感知到,你对她确实一无所求(如其所是地观照),才会向你走近,对你诉说。只有当她可以这样全然地向你展现,你才有机会去了知她。
觉察力是人的本能,但因蒙尘较多,变得不那么灵敏。自我关爱,也是人的本能,但在困难重重的成长环境中,让位给了自我打压。要恢复这些本能,需要长期的练习。若有专业的引领,当然更好。
没有自我关爱(包括在咨询师陪伴下进行的自我探索),觉察就难以深入。当觉察之灯照进灵魂的暗处,很多旧有的创伤和未完成的情结会涌现出来。这时,自我关爱可以起到疏导、沟通、抱持、缓释的作用。风雨过后,又可以行路了。 没有觉察,自我关爱只能停留在粗大的层面,比如给自己买好吃的,好穿的,保养身体,让自己尽情享受物质层面的东西,鼓励和赞美自已,追求成功等等。这些享受和追求很重要,但不能解决内心细微的渴求——我们的心呀,想要被理解、想要变得柔软、流动。变得跟水一样。想要爱和被爱。想要回家。回到本源处。你听到了吗? 当细致入微的觉察与稳定的自我关怀相结合,生命的困境历历然呈现在眼前,被堵塞的能量因被一遍遍看见和理解,得以疏通。流动的快乐、心灵获得净化后的美感、自由感就涌上心间。生命,就在这样一遍遍的清理下,自动走向连接和整合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