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首 页
  • Hezhen
    Introduction

    和真简介
  • Psychological
    experts

    心理专家
  • Curriculum
    Salon

    课程沙龙
  • Informal
    essay

    咨询师随笔
  •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Consulting
    Guide

    服务指南
  •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谁能帮到您?
    • 吴理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精神动力学的个体、夫妻和团体。 …详情

      吴于群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婚恋情感,心理创伤,大学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学…详情

      冯现刚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格的缺陷与发展…详情

      武晓艳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亲子亲密关系问题、人际交往困扰、代际创伤、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详情

      莫雪萍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成长困惑、人际关系困扰、情感困扰及创伤等问题。…详情

      廖畅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详情

      吴佩营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青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亲子教育、职场压力、创伤治疗及个人成长等。 …详情

      杨翠红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沟通、职业规划、职场压力管理、婚姻恋爱、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详情

      王海青

      职称:高级心理咨询师 6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婚恋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原生家庭及亲子教育; 儿童青少…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员工活动

    主页 > 和真动态 > 员工活动 >

    和真心理研讨会:休假与分离

    来源:和真心理 | 作者:和真心理 |时间:2018-08-04 15:31| 浏览次数:


    时间:2017年9月4日15:00~17:00
    地点:广州和真心理咨询中心
    主题:休假前后的分离焦虑
    主持人:冯现刚
    主讲人:吴于群、周晓青
    参与会人员:中心的咨询师、助理和实习生
    记录人:林钰青
     
           主持人:休假是每一位咨询师都必然会面对的事情。休假前后,在咨询室中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本次研讨会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心经验丰富的两位老师,吴于群老师和周晓青老师,与我们分享她们的经验。
     

           休假一定要谈:

           吴于群老师:“分离是一个人一生中无数次会遇到的话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与其重要他人分离时引发的各种情绪,如恐惧,被抛弃的感觉,愤怒的感觉等,没有被识别,没有被理解,没有被言说,这些没有被处理过的情绪可能以混沌的方式影响这些人。

            “咨询师不是来访者现实中的客体,而是一个移情性客体,休假是咨询中最常见的分离,在咨询中发生的分离就成了为来访者讨论分离焦虑很好的机会,所以咨询师休假成了一个机会,咨询师休假极有可能激活来访者早期的依恋问题,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其它分离话题,为修通分离焦虑提供可能。

            “主动谈休假可以减轻咨询张力,减少来访者将之见诸行动;未经讨论反而极有可能让来访者莫名烦躁,成为后面咨询的阻碍。当咨询中错过这些讨论机会,我们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隐隐觉得不对。”
     
           咨询师A:“从害怕谈到一定谈,是咨询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在早期,咨询师觉得休假可能会让咨询发生变化,如关系变化,甚至脱落;休假回来后来访者会带来攻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谈论咨询中的分离的前提:

           休假引起的各种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
           应当被接纳的
           需要被识别和言语化
     
           咨询师真的很自恋吗?

           吴老师:“在咨询中谈论休假来访者会有各种反应,如‘没什么好谈的’、‘你需要休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要离开’......其中一种想法恐怕是大多数人(包括没有做过咨询的)有的——休假为什么需要讨论?咨询师怎么觉得自己这么重要?太自恋了!”
     
           咨询师C:“当来访者这样说的时候,或许是把自己自恋的部分放在了咨询师身上,显得咨询师是那么地需要来访者,而来访者一点都不需要咨询师,这个来访者是非常害怕依恋的。”
     
            吴老师:“面对避而不谈的来访者,我会主动开启话题,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这些情绪信息,并传递‘这是可以谈的而且安全的,我愿意跟你谈’信号。通过锲而不舍地和来访者谈分离,慢慢地帮助来访者去谈论、感受分离所带来的情绪。  

             “愿意谈的来访者,我会去理解他们的情绪。当来访者情感比较激烈时,通过说“当然,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来表现自己的共情。当来访者表达对咨询师的愤怒和恨时,这时候处理的思路是共情,然后和来访者讨论‘这个愤怒是关于什么的’或者‘这些恨是关于什么的’。

             “让来访者谈休假不容易,咨询师谈也不是一句‘我要休假’就足够的。

             “休假可以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咨询师也有需要,有需要是正当的,不需要羞耻。”
     
            咨询师D:“理论上我们知道咨询师坦然地说 ‘我有需要’是希望来访者也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需要,但是如果咨询师还没有修通自恋,说这句话时可能传递出‘我有我的需要,我不需要管你’的信息,这就会变成对来访者的攻击。”
     
            咨询师A:“谈休假时,不同的来访者有不同的反应,但是在这些反应之后或许都是焦虑或害怕被抛弃。谈分离实际是给来访者觉察并表达情绪的过程,这本身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分离引发了来访者早年的创伤体验


           周晓青老师:“假期势必造成了分离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正好把把来访者早年被压抑、忽视、否认的情绪一一激活。人们面对焦虑的时候未必是自知的,他们不自觉地会启用最原始的防御方式,例如否认,说:“我不觉得这很重要呀”、“休假好呀,你休假我不就省钱咯。”虽然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但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此时来访者的目的或许是共通的——那就是自我保护

           “心理咨询师应有从表象看到实质的能力。尊重来访者的脆弱,看到他们的无力,但也需要帮助他们将潜意识的焦虑言语化、意识化。可以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要接受和承认分离,承认他们需要咨询师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往往这个时候,来访者依旧会予以否认,但是咨询师要始终保持对来访者的关注,观察他们是如何展开自我保护的。曾经,那些在早年帮助过他们的(防御),塑造了他们逐渐僵化的人际模式,也严重地限制着他们。这,恰恰是他们痛苦的根源!”

     
            可预期带来的是稳定感

            周老师:“通常一名有经验的咨询师都会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休假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予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分离的话题。
    “那么,什么时候谈休假呢?

           “举例来说,假若咨询师需要休假一个月,那么就提前至少1到2个月。这么做的目的,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帮助来访者讨论、消化、容纳因分离引起的强烈体验。当然,也可以和他们(尤其是青少年和孩子)一同讨论应对的措施。

           “休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规律的休假,那等同于突然的断裂。假若假期是可预期的、频率大致相同的,那它就会给来访者带来适度的挫折感,增强他们的现实能力。由此同样能获得宝贵的稳定、安全的感觉。”
     

           咨询师E:“我一般提前1-2个月跟来访者谈休假,临近休假时基本每次都会谈。这时有个来访者说‘我觉得你挺烦的’,他内在的焦虑、愤怒就更彰显了。这些以前没法觉知的情绪,现在慢慢地浮现了,有的来访者能将之言语化,有的还察觉不到。”
     

           该如何处理儿童个案的分离问题


            周老师:“对于幼儿和学龄期的来访者,往往我会和他们一起制作一个台历。虽然我要求他们来一次勾一次,但是不同的孩子对于台历的使用和态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会把台历埋在沙盘底下,这时要试着帮孩子把想法说出来:‘才不要周老师离开我呢,我假装看不到,它不见了!’咨询师通过观察孩子使用台历的不同方式,既可以看到孩子的独特防御方式,也可以了解他们的焦虑所在。

           “孩子的时间感往往是模糊的,咨询师可以借用这样的方法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可视化、具象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学龄期之前的个案问题时,必须同时要做家长访谈。分离,同样会给父母带来焦虑的:在没有咨询师的帮助下,接下来的几周该如何独自照顾孩子呢?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呢?这些都会让父母焦虑感上升。所以,在休假前也给父母留出家长访谈的时段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做父母的信心。”

            分离的意义是引发对关系的修复

           “休假回来以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果说休假被来访者体验为是一种“关系的断裂”,那么恢复咨询工作首要处理的就是“关系的修复”。

           “心理咨询实则是在一个断裂和修复中迂回前行的过程。分离所引发的焦虑,或者称为断裂,之所以对来访者会造成那么大的扰动,是因为它牵扯到婴儿期的分离焦虑,可能和死亡、原始焦虑有关。大家或许还记得依恋理论中重要的心理学实验——陌生人情景实验。当孩子被留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妈妈离开了又回来,他是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他是如何面对重新回来的妈妈的?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如何、行为表现如何?都是咨询师值得关注的内容。同样的,咨询师也可以在休假之后,观察来访者是怎样试着和咨询师修复关系的。”
     
           咨询框架的重要意义


           周老师:“很多时候,咨询师结束假期了,来访者却还在休假中。为了保证心理咨询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咨询师是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的,并且帮助来访者或者他们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设置既带来稳定感,也给人予保护。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设置制定、维护都是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的。对于那些缺乏自省力的家长,由于他们会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正常开展,必要的时候,咨询师是可以直接表达:“很抱歉,恐怕我无法为你们提供帮助了。”咨询师要很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并将这样的态度传递来访者。咨询师的专业性、自我稳定性是咨询有效的重要前提。”

     
           讨论环节


           咨询师G:“家长在休假前会有什么反应或变化?”
     

           周老师:“通常情况下,家长在休假前的访谈中会问很多问题,表现出非常焦虑的状态,这显示了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孩子。这时候咨询师要肯定父母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认同这种“咨询师永远比他们好”的投射。休假回来后,家长可能会说休假期间孩子的各种问题,暗示'你没有替我照顾好孩子',这时父母对咨询师也有很强烈的攻击。面对这些攻击,我们要清楚访谈的目的,让话题围绕孩子来进行。家长与我们互动的方式也一定是他和孩子互动的方式,我们要让家长看到他们是怎样和孩子共同造就了现在的症状。不过因为和家长的工作不是治疗性的,我们重点关注家长与孩子关系部分。”
     

           咨询师H:“成人来访者也会看不到自己能力,觉得休假时情况又反复、没那么好了。”
     

           周老师:“休假其实激活了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可能与死亡的感觉有关。这时来访者可能会退行,退行之后的情绪非常复杂,包括恐惧、愤怒、悲伤等,所以休假回来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与来访者重新建立关系时就已经在帮他们修复了。”
     

           咨询师K:“如果孩子约了第二天的咨询,今天就发烧了,那怎么办呢?因为孩子生病好像也很正常。”
     

           周老师:“我们没办法勉强他生病还要来,但是身体的症状和心理是分不开的,要让家长看到这一点。有时会在我们提到某问题时,孩子就病了。孩子生病其实是在提示我们,这样的情况一定和孩子最初的问题、症状和家庭的动力分不开。作为动力学的咨询师,我关注的是什么动力让他在这个时候生病了。”
     

           助理A:“之前有老师提到和来访者谈休假时,有来访者表示'我已经听你说过了,你为什么还要说?',老师对此的理解是来访者的情绪被激发出来了,但是我会疑惑,这种情绪是来访者本来就有的,还是被咨询师激出来的?”
     

           咨询师A:“的确有时候是现实的情绪,比如说'你怎么总唠叨,像个老太太一样'。但每个现实情绪往往和既往的经历是有关联的,也许他有一个唠唠叨叨的重要客体,在这一瞬间,咨询师成了这个客体的移情性客体。精神分析强调每个现象背后总是有东西的,如果我们过多地强调现实,就失去了对潜意识层面的分析。”
     

           咨询师L:“对‘是不是每次都是咨询师主动谈休假’我想澄清一下,在提出休假到休假的这段时间,它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焦点,有时候咨询师主动提,我们会把来访者非言语的信息或见诸行动的行为,和分离放在一起加以讨论。”
     

           主持人:“在这狂风暴雨的下午,两位咨询师娓娓道来,他们发出的声音作用在每一个人身上,激起了不同的反应,产生了不同的共鸣。思想碰撞下产生的火花,将来会变成燎原之势,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还会影继续响和真以及和真身边的事物,让和真心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