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安 人 和 理 顺 气 真
课程目录 | 课时安排 | |
开班专题 |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 | |
模块1. 精神分析摘要 |
1. 心理模块:潜意识(地形学结构、精神结构(结构模型) 2. 其他理论精要 3. 性心理,性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躯体的性欲发生区 4. 驱力 5. 客体关系 6. 自恋 7.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 |
3学时 |
模块2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基础 |
1. 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 概述基本理论:弗洛伊德(Freud),斯皮茨(Spitz),鲍尔比(Bowlby),克莱因(Klein),哈特曼(Hartmann),马勒等(Mahler et.al.),温尼科特(Winnicott),埃里克森(Erikson),科胡特(Kohut),李奇登伯格(Lichtenberg)——《婴儿观察者》(《Baby-Watchers》) 2. 出生前期~1岁:口欲期 3. 2~3岁:肛欲期 4. 比昂的思想和依恋理论 5. 4~5/6岁: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 6. 6~10岁:潜伏期 7. 11~12岁:青春前期 8. 12~18岁:青春期(青春期和精神分析) 9. 19~21岁:青年期 10. 21~60岁:成人期 11. 60~死亡:老年期及死亡 |
6学时 |
模块3 冲突,创伤,防御机制,症状 |
1. 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 2. 创伤 3. 冲突 4. 防御机制 5. 症状和痛苦体验 6. 潜意识中冲突和创伤的处理 7. 创伤的代际传递影响 |
9学时 |
模块4 梦 |
1. 有关梦的理论及梦的研究的历史 2. 梦的神经心理学意义 3. 梦的隐意和显意 4. 梦作为治疗的素材 5. 自由联想和梦 |
3学时 |
模块5 心理治疗的设置 |
1. 设置的伦理方面 2. 自由联想的规则 3. 禁忌的原则 4. 自由浮动注意 5. 治疗频率和治疗费用 6. 治疗设置和治疗方法的改变 7. 平行治疗,如药物治疗 8. 患者及其家属 9. 治疗中的节制 |
3学时 |
模块6 治疗关系 |
1. 患者和治疗师的目标及治疗期望,心理治疗的态度 2. 治疗关系的不对称性 3. 患者的退行和患者的移情 4. 治疗师的移情及反移情 5. 负性治疗反应 6. 伦理道德 |
9学时 |
模块7 动力性及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法I |
1. 初次访谈:患者咨询患者与治疗师的初次接触,情境性理解 2. 动力性心理治疗的评估(不可变因素、发育、防御、认同、关系、自尊、信念) 3. 诊断,识别是否为动力性心理治疗的适应症或禁忌症 4. 治疗契约和建立工作联盟 患者的任务(自由联想、移情、阻抗、付诸行动的基本规则) 治疗师的任务(节制原则,动力性倾听,自由浮动注意,反移情,治疗师的阻抗) 5. 与患者交谈的方法;干预的总体原则和特殊技术 6. 治疗原则:支持,揭示,行为改变 7. 治疗工作的目标和过程 8. 对阻抗的处理:付诸行动和进展的指征、滞留及危机的指征 9. 治疗中断和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的治疗关系 |
9学时 |
模块8 客体关系理论概要 |
1. 自体、客体、自体——客体、自我 2. 建立客体关系:分离与个体化,防御机制 3. 客体关系视角(自闭、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神经症及正常人格) 4. 客体关系的治疗:治疗关系与治疗技巧,反移情,团体、系统和平行的对应过程 5. 边缘人格障碍专题 |
12学时 |
模块9 自体心理学理论概要 |
1. 自体心理学基本概念 2.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攻击 3. 共情与自体客体 4. 夸大性自体:暴怒或成就的源泉 5. 理想化 6. 孪生自体 |
9学时 |
模块10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 |
1. 焦虑障碍(焦虑现象,恐惧,焦虑性神经症,惊恐发作) 2. 情感性障碍(双相障碍,神经症性抑郁,反应性抑郁) 3. 强迫性神经症 4. 创伤性神经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解离障碍) 5. 人格障碍(偏执性、类分裂性和分裂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歇斯底里及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回避性与依赖性人格障碍) |
6学时 |
项目内容 | 形式 | 时间 | 备注 |
个案演练 | 一对一面谈 | 5小时/人 | 模拟演练 |
个案实践 | 一对一面谈 | 5小时/人 | 真实来访者现场咨询 |
个案督导 | 团体 | 90分钟/人 | 学员案例督导 |
咨询师助理实习 | 中心工作人员带领、指导来访接待工作 | 7天/人 | 咨询电话接听技巧(预约与答疑)、初访接待、了解来访者心理 |
学校心理辅导实践 | 团体 | 6次 | 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