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3督导学习小结
来源:和真心理咨询 | 作者:唐莺 |时间:2016-12-22 18:11| 浏览次数:
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常处于紧张、听不进别人的当然也包括咨询师话的案例,大家有了许多启发:
1、当来访者不停地对你说其许多背景,从出生讲到小学,再讲到中学。。。。似乎停不下来,这个时候咨询师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个人的形象是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你对来访者可以描绘吗?从中可以去感受来访者的情感、其与人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内在的动力是什么?来访者的内在需要是什么?是否需要咨询师来解决问题?咨询师内在的感觉是什么?如果多从这些方面审视自己,那可以看清来访者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的需求,来访者与人的关系与咨询师的关系,而不被来访者的背景吸进去了。
2、当来访者对你说其实自己是恐惧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自己要控制哪些是可以让你咨询师知道的,哪些是不能告诉你咨询师的。这个时候怎么去回应?咨询师们的回应可能是:担心我的回应不是你所需要的?其实你在担心被人控制了,所以要自己掌握主控权?因为你担心自己所说的东西会令自己羞耻不堪?。。。。。。其实这个时候,来访者已经向我们咨询师打开自己了,亮出了自己的害怕与担心,来访者就看我们咨询师是否能接住其问题,能抓住其关键——最害怕的东西是怕受伤,可能来访者曾有过这样的受伤经历,这个时候有力量的回应可以是这样的:你在担心我会伤害到你;你对我的要求高,担心我不能匹配你的问题;期望我能够做到什么做到什么,要求我能做得天衣无缝。这样去回应,对来访者来说才有心灵的触动。
3、来访者报告说自己如何如何变好了,是真实的吗?还是有什么原因要这样说?我们要看到来访者报告的可能不是真实的,来访者所说的话其实是有目的的,有许多话可能让人感觉出不真实的。这样的人来到咨询室可能会先评论下房间评论下窗帘的款式或颜色,或者一坐下就开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要呈报的事项来,像总结式地开始了发言,这样的人往往要到时间快要结束的时候才会进入其想谈的正题。这样的咨询状态里,我们常要问的一句话就是“我的话好像不能进入你的内心”,这个时候来访者常常会心惊,会去思考问题所在。其实来访者感觉到了不安全,是非常焦虑的,这样去谈东说西是在掩盖着焦虑,同时来访者也渴望着与咨询师发生某种链接,咨询师要做的就是先要托住来访者,看到其存在,让其看到自己对咨询师的各种期望与担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咨询师看到了,这样让其感受到安全感。来访者在扯东扯西的漫无边际的谈论里是在有意无意地避开正题,可能是害怕触及伤痛的事情,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这样去回应:我想试图去帮助你,跟你一起去工作,但是你不想跟我一起去工作,而是跟我去谈谈天气。你谈自己有了什么什么样的变化,似乎是不再需要我们的工作了,或者说你是想让我看到你有了什么样的变化,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4、来访者每次来似乎都在闲聊,而咨询师所听到的报告说这样那样的变化让人感觉不真实,感觉来访者并不需要咨询师似的,但是来访者每周也还是要来咨询,似乎来访者就是抱着一个这样的目的——我不需要做什么,我就是来这么闲聊,咨询师就可以帮我搞定我的一切问题。这样的来访者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其实来访者是非常渴望与咨询师发生链接的,让来访者对咨询师完美的期待程度降下来;瞎扯只是表面的,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阻抗,这个阻抗是什么?可以抓住某个关键点让来访者去联想,也许有的来访者联想不到什么,反而说是空白一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其在空白里停一停,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不急,它在那里一定表达什么东西,现在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是潜意识是知道的,可以先放在那里,以后会出来的”。来访者的焦虑可以先缓解一下。
5、有时来访者非常渴望拥有咨询师的头脑来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而再将所得的分析讲述给咨询师听,而不是坐在那里听咨询师来分析给自己听。。。。。。就像其在生活中不想去听别人的意见,但别人优秀的东西却又想自己都能拥有,对这样的来访者怎么去理解回应呢?如果我们看到其实质就是如克莱茵所说的典型的嫉羡的话,这样的来访者的行为不难理解:想拥有咨询师的分析能力,讲述给咨询师听,让咨询师来体会自己被分析时的感受,从而让咨询师来理解自己——回应也就不难了。
6、来访者内心是渴望与人有关系的,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的,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在意,或者不去直接提出甚至是走向反而——拒绝。这背后的动力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来访者内心是自恋的,也是脆弱得很的,在他们心里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预示着自己不够好,得到别人的帮助又感觉着羞辱。在咨询的过程里,可以抓住这些关键点让来访者去联想,看看联想到什么,以此去促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改变,即使一时改变不了,也是一种搅动,让其内心去感受这种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