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焦虑与沙盘游戏的象征
来源:网络 | 作者:徐维东 |时间:2018-07-18 16:40| 浏览次数:
所谓的儿童早期焦虑,是指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具有的原发性焦虑。弗洛伊德认为,焦虑的起源来自于欲的直接转化。由于潜抑的结果,原来要发生在原我的兴奋过程并没有发生,自我成功地将这个过程压抑或者转向了。自我是焦虑真正所在的位置。顺着这个思路,克莱因提出这样的假说:“焦虑是被来自于死之本能且威胁到生物体的危险所诱发的,我认为这是发生焦虑最主要的原因。”说到底,焦虑的起源在于对死亡的恐惧。但克莱因不同意弗洛伊德认为的“对死亡的恐惧应被视为与阉割恐惧相类似”,而是认为是儿童潜意识中存在着对生命灭绝的恐惧。她说:“如果我们假设死之本能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必须假设,在心灵的最深层存在着一种对这个本能的反应,这个反应是以恐惧生命被灭绝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以我的观点来看,死之本能的内在运作所产生的危险是焦虑的第一因子。”伴随生命灭绝的恐惧性焦虑是儿童的罪恶感。谈到罪恶感,弗洛伊德主张其根源是俄狄浦斯情结。他说:“罪恶感是一种冲突的表现,而这个冲突,是因为生之本能与死亡本能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所带来的矛盾状态所致。”克莱因进一步阐述:“由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冲突拉锯是一辈子的事情,这种拉锯就会成为一个持续的因子,进入所有的焦虑情境。”分析婴儿期的焦虑情境,克莱因发现了施虐冲动与潜意识幻想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婴儿的早期内摄与投射过程导致了自我内部建立起极度恐怖与迫害性的客体,就在极度好的客体旁边。他将自己的攻击性投射到内在客体上,形成了早期超我的一部分。从这些来源所产生的焦虑被加上了罪恶感,这些罪恶感源自于婴儿对他所爱的第一客体之攻击冲动。儿童的原发性焦虑,导因于婴儿时期尚不能分别暂时不在和永久失去的不同,只要没有看见妈妈,就会表现得好像再也见不到她似的。这是弗洛伊德所描述的婴儿的基本失落恐惧。克莱因则把这种失落恐惧描述为婴儿的潜意识幻想——担心他所爱的母亲已经被他的施虐冲动所摧毁了,或是正岌岌可危,这种恐惧与母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外在(与内在)好客体有关,而且促使婴儿感觉到她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婴儿的潜意识幻想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可莱因在《儿童精神分析》中指出:“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压力下时(不管外在或内在),或是当他生病、失败是,我们可以在他身上观察到这些最深焦虑情境的(完全与直接)运作,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可能会患神经症,因为他无法完全放弃其旧焦虑情境。”
通过长期的婴儿观察和儿童治疗,克莱因承继了弗洛伊德关于儿童焦虑感与罪恶感的观点并作进一步发展。儿童早期焦虑是婴儿对生命灭绝的恐惧,是生本能与死本能长期抗争的冲突结果,并转化为超我的一部分,形成罪恶感。婴儿通过施虐冲动与潜意识幻想投射成内在的客体,成为超我的一部分,并伴随着罪恶感。由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抗争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早期焦虑会伴随人的一生潜抑在最深焦虑情境中。当我把重点放在儿童的养育方式与家庭模式上时,不仅不容易共情到儿童,而且与母亲的关系也容易断裂。而当把重点放在儿童的焦虑情境中,跟随进入深层心理,来访者有明显的好转效果。
通过儿童的沙盘游戏,我越来越相信儿童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早期焦虑。正如克莱因所说,它首先表现为对生命灭绝的恐惧,是一种死本能焦虑。而且我认为,它不仅包含有个体潜意识焦虑,也包含了集体潜意识焦虑。这可以下面的例子来证明。
晶晶是一个10岁的女孩,读四年级。来咨询的原因是因为她在教室里看了一个碟片后,就不停地害怕死亡,思考死亡,做与死亡有关的梦,梦见自己被一个恶魔吞噬。以至于经常哭泣,睡不着觉。第一次咨询,我就邀请她做沙盘。没想到,整整45分钟,她没有一刻间歇,一边做沙盘游戏,一边讲述沙盘呈现的情境故事。从动物与动物的战争到动物与人类的战争再到人类与人类的战争,结尾是(人)建立了一个国家——美国。当她讲完以后,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我从来也没有说过这么多话”。我问她,你还害怕吗?她摇摇头“不怕了”。第二次咨询,整个人就像变了一样,***妈也反映说她这一周很快乐,而且一改往日退缩的形象,变得爱管闲事了,大胆了。而她,则像卸下来千斤重担,变得轻松活泼。从晶晶的沙盘故事呈现,我们可以看出,晶晶对死亡的焦虑更是一种集体潜意识中对生命灭绝的恐惧。当她把潜意识中承载的人类对死亡的恐惧用沙盘故事再现的时候,这种恐惧就释放出来了,她卸下了重担,可以快乐成长了。
荣格在讲到“儿童”原型的时候,他写道:“儿童……用每一种方式来表现最强烈、最不可避免的本能,也即是本能的自我实现,它由自然力量和本能装备……”尽管这里的儿童原型,不仅仅包括儿童本身,但是,真实的儿童,正是用每一种方式来表现其最强烈、最不可避免的本能。所以,他们在沙盘中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最真实的,不带有任何的掩饰。他们离无意识最近。
儿童的沙盘,第一阶段往往表现的都是动物。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主席茹思·安曼(Ruth Ammann)说:“它代表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动物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会无意识地或前意识地卷入到身体的世界、本能的世界、驱力的世界和情绪的世界中。动物代表了这个世界各种各样有活力的、活动的和易变的。”
一个五岁儿童的初始沙盘。整个沙盘里没有人,只有动物。既有代表凶猛的令人恐惧的恐龙、狮子、老虎、狼、蜘蛛,也有代表善良、驯服的熊猫、长颈鹿、猴子、猫、公鸡等等。她来咨询的症状表现是因为被电视画面吓着,从此害怕电视。但从初始沙盘来看,呈现的依然是潜意识中的死亡焦虑。从她所站的位置看,代表凶猛的动物都在上方,代表驯服良善的动物在下方。根据茹思·安曼的空间现象的象征性诠释指导图,上方,代表集体潜意识的内在世界;下方左边代表的是本能、产生新冲动的无意识海洋,具有吞噬性。这幅沙盘,体现了来访者内在的弱小、驯良,被吞噬和更深层面的凶猛、吞噬的冲突。这显然也是死亡的潜意识焦虑体现,是自体焦虑的潜意识表现,不可避免的本能,而不单纯是外在症状的体现。儿童沙盘中,经常呈现出这样的吞噬感。他们把凶猛动物与良驯动物摆在沙盘上以后,就开始了撕咬、踢打、埋入等潜意识幻想冲突。这是生本能与死本能相冲突的体现,这种冲突带给儿童的是焦虑感与罪恶感。所以,儿童因不同症状表现来咨询,但很快呈现在沙盘上的,是儿童症状的根源所在,即其与生俱来的潜意识自体焦虑。也就是克莱因索说的,“焦虑是被来自于死之本能且威胁到生物体的威胁所诱发的”。伴随生命灭绝的恐惧性焦虑是儿童的罪恶感,是由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冲突拉锯成为一个持续因子,进入所有的焦虑情境。儿童的沙盘游戏真实印证了克莱因的观点。
探索儿童的早期焦虑,还可以深入到俄狄浦斯冲突焦虑、本我与超我冲突焦虑等等。本文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这里重点想强调的是,儿童咨询中,首先呈现给咨询师的往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潜意识自体焦虑,它是一种对生命灭绝的恐惧,是生本能与死本能冲突导致的焦虑情境。咨询师应把这点作为思考的重点,对咨询才更有帮助。沙盘游戏,犹如儿童返回子宫中的炼金过程,儿童在这里呈现出他/她的潜意识幻想与施虐冲动,在分裂与整合中缓解焦虑,释放焦虑,从而建立更稳定的核心自体,去应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矛盾与困难。咨询师只有在了解儿童的施虐潜意识幻想与冲动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抱持、接纳与共情,才能真正帮助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