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首 页
  • Hezhen
    Introduction

    和真简介
  • Psychological
    experts

    心理专家
  • Curriculum
    Salon

    课程沙龙
  • Informal
    essay

    咨询师随笔
  •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Consulting
    Guide

    服务指南
  •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谁能帮到您?
    • 吴理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精神动力学的个体、夫妻和团体。 …详情

      吴于群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婚恋情感,心理创伤,大学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学…详情

      冯现刚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格的缺陷与发展…详情

      武晓艳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亲子亲密关系问题、人际交往困扰、代际创伤、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详情

      莫雪萍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成长困惑、人际关系困扰、情感困扰及创伤等问题。…详情

      廖畅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详情

      吴佩营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青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亲子教育、职场压力、创伤治疗及个人成长等。 …详情

      杨翠红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沟通、职业规划、职场压力管理、婚姻恋爱、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详情

      王海青

      职称:高级心理咨询师 6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婚恋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原生家庭及亲子教育; 儿童青少…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咨询师随笔

    主页 > 咨询师随笔 >

    那些被林奕含勾起回忆的女生们——周晓青

    来源:和真心理 | 作者:周晓青 |时间:2018-07-18 18:51| 浏览次数:

     


    文|广州和真心理首席咨询师 周晓青
     

     导语

    从小被教导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当痛苦的经历未曾被经历的时候,那是一句美好的祝愿
    当痛苦的经历被真实体验的时候,那是一句不痛不痒的安慰
    甚至是一把闪烁着寒光的匕首
    有些回忆,不愿再被勾起……
     
     
    你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权力


           去接触遭受过性侵的女生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走近的感觉。无论你付出多少诚意,在她们那里都像是激不起涟漪的湖面。只是,看似平静无奇,却暗流涌动。她们非常敏感、多疑。曾经,我也怀疑自己是否有接近她们的能力,当总被质疑、猜忌、轻视的时候,我的确会感到无力和沮丧。我会被放置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位置上,难以从“圣坛”上走下来。渐渐的,我才明白这是她们用以回避“自己是脏的”、“这个世界不够安全”的自我保护策略。那份挥之不去的自卑筑起了最坚硬的铠甲,只能透过一双警惕的双眼窥视着这个世界。
     

           巧合的机会,我得以重遇儿时受过性侵的Y,听着她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讲述往事。奇怪的是,我丝毫没有体会到那份轻松和释然,反倒是难以集中精神。我意识到,我如此不一致的反应是源于对这个话题的无意识回避,又或是一种“解离”的状态。
     



           性侵带来的情感伤害和身体疼痛,使被侵害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自己进入一种意识改变的状态,即“分离状态”(dissociation state)。
     

           很多早年遭受过严重身体虐待或性虐待的人(不管男性或女性),都会长期出现应激障碍。他们会突然有被困的想法或感受;或者表现出分离状态或变得情绪麻木,好像他们最初逃避痛苦和恐惧那样。
     

           那么,眼前这位理性而平静的Y,她应该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状态吧。是的,这次重遇竟非偶然,而是当她看到太多和林奕含有关的报道之后,出现了心神不宁的状态,她意识到自己有些东西被激活了。她拨通了我的电话,才有了这次“重遇”。言谈中,她不断强调“我跟房思琪不一样,并没有她那么严重。”“我也不会那么极端去自杀。”
     

           我突然打断她的话,问到:“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她一怔,定定地看着我,沉默了许久,才挤出几个字:“我努力让自己过得好……”说完,眼里已噙满了泪水。“可是很难,真的很难!”
     

           “我不愿意相信人,我很难相信人。”Y哭着说。“我让自己显得很活泼,可是我知道的,自己心里一直无法打开。” “我感觉自己和他们总是隔着的,我很难真正的和一个人亲近起来。”
     

           我该说什么好呢?沉默许久,我说:“你真的受伤了。”
     

           她看着我,久久的,仿佛被一双凝视的眼睛定格在了那个受侵犯的年纪。这一次,她被看到了,真真实实的被看到了!但是,她的表情又像是不愿承认,不愿承认这段耻辱和伤痛。
     

           我说:“你真的受伤了,所以,你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权力!”
     

           空气中不再有回声,因为泪水正在流淌过那些经久历年的伤痕。这次不再需要掩藏,而是允许我们一同用温柔的目光去抚触。
     


    4月22日21:16,林奕含发微博:
    好多人说太苦了,读不下去
    我多么羡慕
    只是小说就读不下去了
    我还有人生,人人要我活下去啊!
     

    为了活下去,我爱上了诱奸犯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当中,房思琪经常和李国华老师讨论爱这个话题,并且这些讨论在书中占了大量的篇幅。当无处诉说的房思琪经历了长久的挣扎和自我折磨之后,她似乎为自己找到了解脱的好方法:
     

           “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爱,成为了自我麻痹的吗啡。多么无奈之举呀,一名受到伤害的少女做了自己能做的,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只是,麻痹无法真正消除恐惧和痛苦,它终究是一场“梦境”。现实的痛苦会碾碎所有的自欺欺人,自杀正爬出泥沼,匍匐前进……
     

           假装谈情说爱的房思琪陷入了分离状态。“分离状态”可以让人适应无法拒绝又难以逃避的情境(Hermand,1992)。这一过程让受害者感觉自己与身体或自我分离了,好像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轻微的分离体验,比如白日梦。但是被性侵的受害者会依赖这种心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逃避可能严重伤害自己和记忆的事件(Macfie,Cicchetti &Toth,2001)。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分离的体验和感受,可能发展为边缘型障碍或多重人格障碍。
     

           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早年的性虐待经历使得一些孩子学会抑制自己负性情感的表露,他们和自己的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有了更好的关系,同时,他们也开始将躯体感受同情绪的表达分裂开来。
     

           早年被性侵的经历会严重损伤个体正常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的发展,所以他们成年后,可能缺乏识别危险情境或人物的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样应对不情愿的性或身体关注。因此,在成年时,他们很可能再次成为被伤害或施暴的受害者,比如强奸或家庭暴力(Noll et al.,2003; Tyler,Hoyt & Whitbeck,2000)。正如小说中长期被丈夫家暴甚至流产的伊纹。
     
     
    辨识性虐待者复杂的技巧


           儿童性虐待者,为了接近儿童,并让他们顺从,发展了一套复杂的技巧,其主要特点在于机会性与掠夺性。他们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儿童的拒绝,比如:和儿童交朋友、玩游戏或者送礼物、发展能吸引儿童的爱好或兴趣,以及利用同伴压力(Wekerle & Wolfe,2003)。
     

           性虐待者很少借助暴力或强迫儿童顺从;相反,为了赢得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忠诚,以及减少儿童说出性行为的机会,他们非常关注儿童的需求。他们通常会先对儿童进行一番“引导”,然后逐渐发生性行为。正如一个施虐者声称,“你总能找到一个不自信的儿童,然后给他称赞和积极的关注”(Elliott et al.,1995,p.584)
     

           恋童癖者会想方设法与儿童或青少年建立关系,比如:花时间与儿童单独相处、对儿童给予偏爱或特殊关注;还可能通过歪曲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混淆人际界限,来减少儿童内在的防御。他的某些特殊身份,例如老师、辅导员,可以让他有特权接近孩子,而不暴露企图,这歪曲了原本对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角色(Wolfe et al.,2003)。就像林奕含在小说中写到的李国华诱骗房思琪,告诉房思琪,性侵的行为缘于他对于房思琪的爱,他对房思琪说“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我要在你身上发泄生活的压力。这是我爱你方式。”
     

    承认伤害是对被性侵者最大的关怀


           一个孩子走路摔跤,妈妈是要说:“没事儿,站起来!”还是应该说:“摔倒了,好痛!”
     

           显然应该先有情绪的同理,再有鼓励。如此,那份鼓励才能被体会为情感上的接纳和包容,而非肤浅的口号。
     

           当孩子无法辨识自己的情绪,他们学会的只有简单的“对”和“错”。然而,很多情况下,要去辨识危险与否,利用的恰恰是我们自身的感受,那是一种本能,而非理智。
     

           当房思琪把自己的遭遇向好朋友恰婷述说的时候,对方喊道:“天啊,房思琪,有师母,你到底在干嘛,你好恶心,你真恶心,离我远一点!”另一个女孩鼓起勇气,向父母诉说自己被性侵的事情,也被父亲指责“你以为做这种事还嫁的出去?”女孩儿的妈妈把喉咙都吼了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没有你这种女人。”
     
     
    是什么让人们习惯将矛头指向这些受害的女生们?
    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恐惧!

     

           我们无法去接受这个事实!我们不敢承认这个事实!我们不愿看到这个事实!那仿佛是在说:“你多么没用,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肮脏、卑鄙,而我竟是其中一员。”
     

           人们对于无法承载的负性情绪,往往会采用“否认”的方式,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目的,只是为了让日子还可以继续过下去呀。无力迫使人们狭隘地将问题集中在个体因素上,让孩子去承受不能承受之痛。如此,我们反倒宽容了暴力,也直接或间接地宣扬了暴力。一个社会越是认为某个特殊群体不值得被认同和给予经济或政治的支持,那么这一群体就越可能遭受暴力或其他侮辱。
     
     


     
           林奕含的死无疑是具有力量的,因为这一次,她以这样的方式将身体和精神紧紧扭合在了一起。显然,这不是值得推崇的做法。当死成为呐喊和呼救,那些被勾起创伤回忆的女生们不应再重蹈覆辙。我们需要帮助“房思琪们”更有效地承续这份力量!她们的伤痛不该是被隐藏的秘密,她们的经历不该是个体的伤疤。这是一件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需要我们真正的的同理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