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首 页
  • Hezhen
    Introduction

    和真简介
  • Psychological
    experts

    心理专家
  • Curriculum
    Salon

    课程沙龙
  • Informal
    essay

    咨询师随笔
  •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Consulting
    Guide

    服务指南
  •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谁能帮到您?
    • 吴理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精神动力学的个体、夫妻和团体。 …详情

      吴于群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婚恋情感,心理创伤,大学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学…详情

      冯现刚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格的缺陷与发展…详情

      武晓艳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亲子亲密关系问题、人际交往困扰、代际创伤、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详情

      莫雪萍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成长困惑、人际关系困扰、情感困扰及创伤等问题。…详情

      廖畅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详情

      吴佩营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青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亲子教育、职场压力、创伤治疗及个人成长等。 …详情

      杨翠红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沟通、职业规划、职场压力管理、婚姻恋爱、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详情

      王海青

      职称:高级心理咨询师 6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婚恋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原生家庭及亲子教育; 儿童青少…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和真学习

    主页 > 和真学习 >

    初始访谈中如何进行评估?| 沙龙分享

    来源:和真心理 | 作者:和真心理 |时间:2018-07-19 15:35| 浏览次数:

        
     
         3月6日(周一)晚,广州和真心理督导师吴理与各位同道同行齐聚于和真801室,就沙龙主题“如何在初始访谈中进行评估”展开了讨论
     

     
           明明说好的限制20人,却依旧无法阻挡大家的热情啊~~
     
     
           沙龙以自我介绍展开,此介绍非彼介绍,不只是为了让大家互相认识,也是以此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如何在初始访谈中进行评估 ”。当介绍开始的时候,评估也就开始了。从来访者的自我介绍中,咨询师读到了什么,评估到了什么?每个人的自我介绍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大一样。 吴理老师提醒大家,对于来访者所呈现的状态进行评估时,不要认为这就是真实的来访者,这仅仅只是猜测,需要我们去验证,给来访者留存空间。评估并非只是在初始访谈的几次,直至咨询结束,整个过程随时都要评估。
     
           在资料不齐全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问题来获取更多的信息。那么究竟咨询师该如何去问问题? 按部就班的提问,沟通起来欠流畅,显得有些呆板。当咨询师心里老惦记着有哪些问题没问时,是很容易漏掉来访者的信息。那么可以在跟来访者建立关系,倾听来访者的过程中,传达对来访者的理解,在过程中自然了解来访者的历史和信息。
     
     

         
           初始访谈一般是1-4次,具体次数因人而异。

           在访谈中需要评估来访者的精神结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是否齐全,在不齐全的情况下,其社会功能是否有问题。例如来访者关系中的短暂性,频繁地换工、换恋人等等,那么跟他们工作起来是很困难的,需要在漫长的咨询过程中协助他建立起缺乏的部分,使其人格结构齐全,进入到神经症的状态来工作。
     
           同时也要评估来访者的自体,如在场的成员提到自己过去是敏感的,此时吴理老师就此跟大家探讨了敏感这个话题。

           敏感是与自身某个部分的脆弱有关,对应的是防御机制太少。有的人嘲笑你敏感,但不代表对方就不敏感,只是对方用防御的方式将自己的敏感包裹起来,认为自己没有了这个部分。敏感不是坏事,脆弱也不是坏事,假如大家把防御去掉后,那也是脆弱的,我们之所以不脆弱,是因为我们防御得好。吴理老师这么一说,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敏感和脆弱被接纳被包容了?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防御,当咨询师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使用何种防御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来访者也这么干的时候,此时跟来访者的互动能力就会增强,在咨询中也不容易漏掉信息。

           所以咨询师的个人体验非常重要,当咨询师成为来访者,去体验自己的防御,去真切地体验自己内心的冲突时,那么咨询师会更好地理解到来访者的感受,此时咨询会多了人文关怀的部分,而这部分在咨询中对来访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毕竟语言诠释再如何华丽,也只是30%的可信度,而眼神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的可信度达70%。
     
           基于吴理老师的主要流派是客体关系,为此她表示,当咨询师能够把握住来访者的内在核心关系后,工作起来就会相对轻松些。例如一些回避型依恋模式的来访者,关系比较缺乏连接,这与他早年和养育者关系比较遥远有关,也可能跟他早年经历的创伤事件有关。

           但这类来访者有些往往在事业中容易成功,因为他将原本投射到客体的情感愿望撤回到自己身上,依靠自己通过一些方式,如工作和学习来获得认可。所以,来访者所呈现的气息跟他内在的关系有关,咨询师需要敏感于这些气息,进入自由联想,去思考和工作。
     
           由此,吴理老师也提醒一些即将成为妈妈或是正在成为妈妈的成员,至少陪伴宝宝成长至9个月,使其形成恒定的客体。曾经也有研究表明,8个月前离开妈妈的宝宝,这辈子都有着弥漫性焦虑。



     
           假如妈妈不在或是没办法陪伴宝宝,也可以让一个固定不变的客体(其他人)来代替。在离开的时候,告诉宝宝“妈妈离开了,多久就会回来”的话语,即便他听不懂,但潜意识里也是有感觉的。当宝宝的客体是恒定的,即便有心理问题,也只是神经症性的问题,是具有心理学头脑,容易修复的。因为长久分离对小于9个月大的宝宝来说影响很大,此阶段的宝宝对于妈妈不在身边的感觉犹如死寂般,这创伤是很难修复的。
     

           初始访谈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联结。

           初次接触,如何让来访者感觉到咨询师的心意,愿意和咨询师建立关系?

           当一个人要将内心的的伤痛说出来,那是一件很羞耻的,很困难的事,咨询师能否给到来访者理解和支持,这些会让来访者很忐忑,因此信任非常重要。所以在初始访谈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分析和解释太多,尤其不要解释那么深入,这会带给来访者一种入侵感。因为来访者还未做好准备敞开自己心扉,但适当的解释还是需要的。
     
            另外,也不建议问太多。因为等来访者滔滔不绝把话讲完后,时间也到了,这样来访者会容易感到失望,会让他感觉咨询不值。所以建议在情感上多做回应,通过情绪与来访者建立联结。例如采用肯定语技术,表达对对方的看见,听见以及用心地跟他在一起,看到他积极改变的特质,让他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尤其当对方哭泣时,需要给足够的情绪回应。当这个信息传递出去,来访者也渐渐地信任咨询师,愿意跟咨询师倾诉自己的伤痛。
     
            临床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来访者希望咨询快速可以消除他的症状,例如失眠、彻夜玩游戏、反复洗手等。 面对这类来访者,可以在初始访谈中给予心理学的教育,比如告知来访者有关症状对他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然后再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症状对他的意义是什么。


     

           任何症状都有其功能性,因人而异,让对方了解到症状对他的帮助,然后不再抵抗这个它时,症状自然就会减轻或是消失。如果不把这关给解决,咨询师会感到挫败,来访者也会因此怀疑咨询的作用便脱落了。当来访者表达咨询过程没作用时,这些攻击其实是很考验咨询师的负性能力,当咨询师负性能力越强,那么就很容易跟来访者继续工作下去,并且让来访者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在咨询的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来访者的所有部分要持有非评判的态度。
    有的时候,即便没有明确的评判态度,来访者也会认为咨询师是在评判他,例如给建议的时候,意味着要来访者去改变,潜台词是说来访者不好。所以动力学理念是不提倡给建议的,因为给了建议,对方也未必做得到。
     
            在初始访谈评估完成后,假如来访者适合咨询,便与其签订咨询协议,协商咨询时间、收费、频率、咨询师休假、约好不来时怎么付费等。
     
            如果来访者不适宜一起工作的话,则需要转介或做结束。例如那些让咨询师非常喜欢或非常讨厌,会唤起咨询师自身太多情感的来访者是需要转介出去的,因为这样会使咨询师失去客观中立性。
     
           另外,还需要看看来访者的人格特质是否与你匹配,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读懂对方。即便个案少,也要秉承这个观点,一定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当不匹配,要果断地转介,这样适合自己的来访者才会真正到来。
     
           最后,吴理老师提醒大家,即便是只做过一两次咨询的个案,在转介或结束时,也是需要有个结束的访谈,在这过程中要将曾打开的“伤口”进行缝合,才能说再见,同时告诉来访者如果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可以寻求专业的支持。

          如果每一次与人建立关系都可以做结束,慢慢的内化这种能力,自己就不再害怕分离,可以跟人建立关系,也可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