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安 人 和 理 顺 气 真
最近热映的电影《海王》,讲述的是男主角亚瑟是由海底人亚特兰蒂斯女王与陆地人类混血所生的儿子,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仁慈正义的品质,最终在人们的帮助下拿到能统领一切海洋生物的三戟叉,打败了残忍的弟弟,成为了海王的故事。
电影中其中有一幕,讲的是守护三戟叉的海怪在洞穴里看见亚瑟的到来,像面对过往的入侵者一样准备着对他发起攻击。海怪并不会像人一样开口说话,它在心里面默念着许多恐吓亚瑟的话:“千百年来有无数战士来过,都在我手下变成白骨;我残忍野蛮,会杀掉所有想来拿走三戟叉的入侵者;我的身体坚实无比,刀枪不入,没有人能击败我;我的体型庞大,可以一口吃掉你……”。
当海怪的血盘大口张开准备吞掉亚瑟时,亚瑟高举双手大喊:“停下!”,并对它解释了自己拿走三戟叉是为了维护海洋与陆地的和平。这一瞬间,海怪心里面的语调变得不再深沉恐怖,它惊讶地问“你怎么能听懂我的话?一直以来只有最早的一位海王才能听到我的话。”但亚瑟有这个能力,可以与海洋生物沟通,能听到他们的心声。自从古老的第一代海王去世后,海怪一直没有遇到能和它沟通的人,它变得野蛮,对靠近的人充满敌意。这次海怪遇到了一个能与它对话的人,它感到被理解了,就不再蛮不讲理。它愿意帮助亚瑟,成为了亚瑟海底下的“战马”。
在有了沟通之后,那些看起来“蛮不讲理”的事物,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了。
可以想象一下,海怪在海底洞穴里独自居住了千百年,一直以来没有人、没有其他海洋生物能听懂它的话,在长期的孤独之下它渐渐觉得外界的人都是不理解它的,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用残忍野蛮的行为来保护自己。但是,无论他防御了多久,它内心里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听懂它的话的。所以它一直守护着那位能和他沟通的逝去的老海王。直到它遇到了亚瑟,再次遇到一个能听到它、看见它的人,他才卸下了防御。
我们都需要被理解
海怪没有语言,难以遇到能听懂它心声的人,长期以来遇到它的人都把它当作是怪物看待,在这种不被理解的环境中海怪渐渐对外界的人感到失望,于是它干脆不再表露心声,见到有人靠近首先用防卫的方式来对待。
然而亚瑟没有把它看成是怪物,而是把它当做体型大一点的“鱼”。亚瑟认为海怪也是可以沟通的,他没有因为海怪庞大的体型而立刻排斥。
是啊,海怪也是其中一种海洋生物罢了,亚瑟既然能和鱼沟通,自然也可以和体型大的“鱼”沟通。在他们沟通的时候,亚瑟是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待海怪的。
于是海怪也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它不再需要用威胁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再次受到伤害了。它放下了对亚瑟的防备,像普通的大型海洋生物一样来面对亚瑟。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有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孤僻,或者对他人带有多重的防备心态,他们仍然是渴望被理解的。只是他们可能在过去很少被理解,慢慢地把心关了起来,不再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不带偏见地与他们沟通,他们感受到被人倾听和理解后,或许也会放下许多平时让他们看起来“奇怪”的防备,开始顺利地沟通。
我们不是没有语言的海怪,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却为什么还会常常感觉到自己没被他人理解呢?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在谈话时,没有真正地听懂对方的意思,却加入了许多我们旧有的认识体系。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外在外表、他人的评价等先入为主地对他人带有偏见,然后带着自己头脑中的评价去和对方交流,却没办法完全地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
当我们放下过去的认识体系,尝试着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对方为什么那样说,然后才能明白对方真正在说的是什么。
我们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却不一定在用同一种表达方式在交流。有时候一个词汇说的人是这个意思,听的人又会加上自己固有的理解,这种情况多了就产生了很多的互相不理解。我们要听的,不仅是对方说了什么话,还要听懂对方在他的角度看为什么会这样说。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觉得不被他人理解的事情,就像“海怪”一样潜伏在深处不愿意见人。但是如果有人可以像亚瑟一样不带偏见地去与海怪沟通,这些被贴上“不可理喻”的标签的部分会因为被接纳和理解变得可以控制。
我们都需要被倾听与理解,而达成理解就需要我们不带偏见地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