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首 页
  • Hezhen
    Introduction

    和真简介
  • Psychological
    experts

    心理专家
  • Curriculum
    Salon

    课程沙龙
  • Informal
    essay

    咨询师随笔
  •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Consulting
    Guide

    服务指南
  •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谁能帮到您?
    • 吴理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精神动力学的个体、夫妻和团体。 …详情

      吴于群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婚恋情感,心理创伤,大学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学…详情

      冯现刚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格的缺陷与发展…详情

      武晓艳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亲子亲密关系问题、人际交往困扰、代际创伤、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详情

      莫雪萍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成长困惑、人际关系困扰、情感困扰及创伤等问题。…详情

      廖畅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详情

      吴佩营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青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亲子教育、职场压力、创伤治疗及个人成长等。 …详情

      杨翠红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沟通、职业规划、职场压力管理、婚姻恋爱、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详情

      王海青

      职称:高级心理咨询师 6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婚恋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原生家庭及亲子教育; 儿童青少…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和真学习

    主页 > 和真学习 >

    一个精神分析师是如何养成?|干货分享

    来源:和真心理咨询 | 作者:和真心理 |时间:2016-12-22 18:17| 浏览次数:

     
            10月31日,这既是西方万圣节,也是和真心理咨询中心的业务学习日。每逢此时,和真的咨询师们都会聚在一起,互相讨论学习的收获与进展,临床案例的反思与总结。此次分享会,我们还邀请了各位广州的各个同道一起加入,共同探讨与学习。
     
            分享人:冯现刚

            大学心理学专业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美精神分析青少组成员
            中美精神分析督导组成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广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冯老师说,这是一场“不带期待的出席,不带遗憾的缺席”,可自由联想的分享会,这里没有老师和学生,彼此都是同道中人。
    作为精神分析的忠实粉丝,冯现刚老师已经参加了两届由武汉心理医院主办的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时间跨度将近5年。5年,跟随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知名精神分析师的系统学习,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过来人是怎么说的!

     
           话题一:对参加过的精神分析理论取向的培训,大家有着什么样的感觉?

           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成为一名资深的精神分析取向咨询师是难上加难的事。道路是如何艰辛?
     
    • 培训过程,犹如割肉般,好心痛。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除此之外,这背后还需要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 有时候,参加培训的感觉就只是带着躯体去,为的是浸泡在那个氛围当中,即便有时录音回来,事后也未必会去听。浸泡其实也非常重要,这也是精神分析跟其他流派不一样的地方。其他流派的说精神分析起效特别慢,其实成为精神分析师的过程本身就很慢。但是积累的收获一定是最多的。
    • 参加很多各种各样的培训以后,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破碎的自体。当我们获得诸多碎片化东西的时候,如果不给自己机会去消化与整合,那么对于精分理论的理解,就像是在一个大森林里,你看到的是一棵棵的树,今天看到的是松树、明天是桦树、后天是柳树,你永远看到的只是树,而看不到森林。所以,当我们参加一定程度的培训之后,此时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去消化和整理。如果我们不停地去参加培训,这其实也是有动力可言,需要思考下自己参加培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当我们去上国外老师的课,我们会发现,老师是假设我们受过基础的系统训练,认为我们是知道这个森林的路是怎么走的,只是我们的那些树还没种完,他们的授课就如给我们添加一些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花。
     
            很多人参加培训的动机是不同的。有人带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想要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助于在治疗当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来访者,但也有人是奔着答案去的,渴望从大咖那里得到治疗技术,以便回去后可以直接治疗来访者。
     
     
            话题二:关于 “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使用”的关系是什么?
     
            冯老师亮出他的观点:在咨询中,只有“解释”没有“支持”的治疗师是个刽子手;只有“支持”没有“解释”的治疗师是在耍流氓。
     
            因为精神分析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诠释(解释)”,比如在外科手术时,对问题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必定是痛的。有的人,经过治疗师对其评估,发现他是可以承受得了这种疼痛,我们就会进行解释,治疗可能就会起效。有的人经过评估后,发现其心理功能是不足的,我们就会保守治疗,先给他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抗感染的能力”,保守治疗一定程度后,再次评估是可以进行解释了,那我们就解释。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一边进行评估一边确定自己在哪一瞬间究竟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那另一条腿就是“技术”,很多人由于理论修养的不足,然后无法去理解来访者,更多的是在使用支持。那如果只有支持而没有解释的话,这其实是在耍流氓,这仅仅是居委会大妈可以做的事情,但居委会大妈也许会做得更好,因为她不收钱,来访者会感到舒服点,但是这种做法无法带来改变。所以,理论和技术是同样重要的。
     
            话题三:你认为好的治疗师应该是怎样的?
     
            有理论有技术?有共情有解释?事实上,我们发现有的治疗师确实是有理论有技术,但来访者却听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冯老师表示,一个理想化的治疗师应该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在该诠释的时候就进行诠释,该支持的时候就进行支持。意味着你说的每句话、每个解释的背后都是有理论支撑的。当然,解释的时候,是在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而非生搬硬套概念。你去听一个高明的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他的言语当中几乎是没有专业化的概念,也没有那些拗口的语句。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什么时候,要知道我自己在哪里?” 精神分析犹如一个大森林,我们是行走在森林中的人,每一次学习和培训时,都应该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自己在运用哪个流派的东西。当我们做咨询时,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该用哪个理论,或是觉得哪个舒服就用哪个,自己处于这种结构不清的混乱状态时,其实也会把来访者给带晕。因此,在学习培训浸泡的过程中,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里。
     
     
            话题四:在这个大森林里,我们是如何修炼自己的理论与技术?
     
            冯老师认为,我们没必要把整个森林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毕竟我们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很有限的。当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某个理论取向之后,需要去修个人的感觉。

            感觉是如何修来的?冯老师支招:一定要读这个理论创始人的传记。

            冯老师结合他个人的体会和我们分享:当时,由于对克莱因的理论不是太理解,于是读克莱因的传记,结果发现她的一生当中都在面临丧失,与其亲近的人都相继去世,似乎谁碰到她都难逃一劫,就连她的分析师都避免不了,但克莱因在经历每次丧失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她出新作品的时候。这使得冯老师能够换个角度去理解克莱因的丧失。当我们出现丧失的时候,必然会抑郁,抑郁以后,我们需要去修复它,用什么方式呢?用哀悼的方式去修复。修复得好,那就具有创造性,修复不好,那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攻击就可能指向自身。

            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理论,一定是离不开自己本身的东西。了解这个人的生平历史后,再去读她的理论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传记后,去读原著,再去看评述。但如果没有原著作为基础,就去看评述,那感觉就像没有了解原材料就直接去接触产品,就有二次加工代入的东西。

    没有哪个理论是绝对正确或是绝对错误的,它都会有着自己的适用性。当我们学习了理论技术是否就足够了呢?
    其实我们还需要个人分析体验师。有些时候,它比理论还重要,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工具”,工具修得不好,空有理论是没用的,相当于一个硬件基础很差的电脑,装个很高端的操作系统,最后结果运行很差,经常死机。
    所以,修炼自身是很重要的,个人分析师是解决我们在工作中的盲点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在呈现,但我们看不到,实际在它们是会影响到咨询的。个人分析师能够协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看不到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话题五:那我是要找什么理论取向流派的个人体验分析师和督导师呢?
        
           不同人的不同观点:

    • 应该找个你未来持有理论取向的分析师和督导师;
    • 对于第一个体验师和督导师时,个人体验师和督导师的流派一致是很有必要,这样不会让你的理论打架,使得自己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理论,更好地去工作,但如果你想让自己在更多层次去理解来访者的话,其实在接受一定程度治疗后,可尝试接触不同的流派体验师,丰富自己的视角,这样让你的盲点更少一点。
    • 一致性比较好,做咨询师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是非常难以打破的,也就是说在临床中工作久了,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来访者是具有共同特质的(同质性的来访者),ta跟你待在一起,可以走得更持久,更深入。而有的来访者并不能跟你待下去,这并不代表咨询师不好,而是咨询师的气质跟ta的不匹配。如果我是客体关系的话,我就会去找客体关系流派的体验师督导师,那样就更容易合拍。
    • 找体验师就像穿鞋那样,很多时候,你特别想要找个客体流派的体验师,结果你没有找到,后来你遇到了不是你理想的对象,但是ta特别适合你,这跟婚姻是蛮类似的。无论你是想要找一个流派始终贯穿如一,还是找不同流派的体验师,为什么这个是你当下的需要?所以,去争论哪个流派更合适,其实是我们意识层面的,无论自己去找体验师或是督导师,它只是教会我们去学会自我分析: 当下我为何这么做,是什么让我想要这样做?我真正要看到的是我做了什么,而是我为什么。这个思考,无论是哪个流派的体验师,相信好的体验师都是会教给你的。但找督导师一定要找自己同流派的。就像不同的镜子照到你不同的面相,但是你工作的时候,恐怕不能同时亮出那么多的镜子出来,一个人看到自己不同的面相其实是会有一种错乱的感觉,会带来恐惧,那时的你会陷入分裂的状态,你的来访者也会陷入分裂状态。我就承认自己拥有一面镜子,但是我尽量用这面镜子好好地、妥妥地照到来访者,照到来访者的不是ta的阴暗面,而是ta不易的那一面、ta缺失的那一面,这个就叫共情,但是我们共情到以后,同时还要回馈给ta。回馈的是ta的局限,那这个就叫现实。所以咨询是在共情、现实及反复的过程中去完成的。
     
            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但依旧有着许多的伙伴们一起走在这条道路上,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最后,非常感谢到来的同道们对和真心理的支持!未到来的同道或是心理学爱好者们也不必感到遗憾,希望此分享可以给到大家一些收获。下次活动,记得别错过了哦~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精彩活动与文章,陪伴你走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