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首 页
  • Hezhen
    Introduction

    和真简介
  • Psychological
    experts

    心理专家
  • Curriculum
    Salon

    课程沙龙
  • Informal
    essay

    咨询师随笔
  • Psychological
    test

    心理测试
  • Consulting
    Guide

    服务指南
  •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谁能帮到您?
    • 吴理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精神动力学的个体、夫妻和团体。 …详情

      吴于群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婚恋情感,心理创伤,大学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学…详情

      冯现刚

      职称:督导专家 10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压力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困扰;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格的缺陷与发展…详情

      武晓艳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亲子亲密关系问题、人际交往困扰、代际创伤、压力与情绪管理等心理咨询…详情

      莫雪萍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8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成长困惑、人际关系困扰、情感困扰及创伤等问题。…详情

      廖畅

      职称:首席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家庭婚恋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压力…详情

      吴佩营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婚恋情感、青少年儿童成长问题、亲子教育、职场压力、创伤治疗及个人成长等。 …详情

      杨翠红

      职称:资深心理咨询师 7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情绪问题、人际沟通、职业规划、职场压力管理、婚姻恋爱、青少年成长、亲子关系、…详情

      王海青

      职称:高级心理咨询师 600元/50分钟
      擅长方向: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婚恋情感两性关系咨询; 原生家庭及亲子教育; 儿童青少…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和真学习

    主页 > 和真学习 >

    你的空虚体验从何而来?| 沙龙分享

    来源:和真心理 | 作者:和真心理 |时间:2018-07-19 15:33| 浏览次数:


     
          就在本周一(4月24日)晚上7:00,一班对空心病话题、自我探索、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相聚在和真心理咨询中心,迎来了和真心理活动第21期·第三场情绪管理沙龙——“为什么我们总感觉空虚?”,本期沙龙由和真心理首席咨询师廖畅老师主持。尽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活动现场还是吸引了不少新的面孔,当然也少不了和真的忠实粉丝啦!
     
     
       
            究竟为何我们总感觉空虚呢?
     
            廖老师指出,理解空虚感以及它的成因,可以归结为缺乏联接,其中包括缺乏与自己的深入联接,以及缺乏与他人的深入联接。
     

           缺乏与自己的深入联接
     
           我们不太习惯去听听自己的需要和感觉,我们从小习惯去听我们应该去做哪些事情,或者哪些事情是正确的,习惯用那样的方式来指导自己。
     
           去年,徐凯文老师演讲的“空心病”文章很受欢迎,文中提及30%的新生厌学。实际上,每个变化的阶段(如升学、参加工作等)都是关键期。上大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点,这个阶段是心理问题爆发的集中区域。
     
           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因为在此之前,他们追求着所谓正确的事情——应该努力学习,努力找份好工作,努力买房买车等等,太多的“应该”在束缚着自己。我们也会这么认为,当你不这么做的时候,别人会怎么看待你,会不会觉得你很堕落?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这么认为,当我们进入一种“必须”的状态里,发展出很多所谓正确的事情来要求自己。好像我们没有达到某种标准的话,我们就会失去某种东西,或是觉得好的东西就不属于我们的,这种得不到的感觉是很空洞的。当我们没有动力去做的时候,就会变得机械性地去应付,空虚的感觉也就越来越强,此时也是在损害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热情。我们从小就这样长大的,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些标准,但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标准了。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从小就没有为自己的需要做选择的权力,父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习惯了父母帮自己决定。习惯之后,到了没人替自己做决定时,他就会非常迷茫。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此时就很容易进入到空虚无意义的状态里。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经验,如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然后投入做了一段时间,也可能中途放弃,但至少这种体验很真实,因为自己感兴趣,也投入进去,做的过程是很满足的。近几年我们国人消费观开放了,因为我们也都在试图与自己的需要建立联结。
     
           最近非常火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你追了吗?剧中的祁同伟,他从小的经历容易激起我们的共鸣,他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得到,为了得到想要的,所以他做出妥协。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需要做出妥协的时候,但对于他来说,他从小面对这种感觉(必须要怎么做才可以得到满足)太多,以至于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变成做了很多事情都是他认为必须得做的,但实际上他不做也是可以的。
     
           例如他为了给沙书记留下好印象,认为必须要去接近陈岩石,他的老师告诉他你不要去,但他说他必须要去。这是他一贯的经验,如果他能够理智地去思考下,如果他不去也是可以的,去还不一定带来好的效果,但是对他来说,必须要做的那种体验太强烈了,他相信自己的这种感觉,然后马上就去做了,结果并不是很好。
     
     
           廖畅老师解析,这种空虚的感觉,可能跟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机会去满足自己的愿望有关。可能不太有机会去跟父母提要求,或者说你提了,但父母却不同意。 生活中也会遇见类似的情况,孩子想要买东西,父母就直接拒绝孩子了。也许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跟孩子说“我们今天已经买了什么了,再买的话可能不太合适,我们来计划下什么时候来买?”这时候至少让孩子有被满足的体验。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要乖点啊,不要给父母增加负担。”此时就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负罪感,觉得不可以,如果想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得达到某些前提条件“足够好”——父母的经济实力足够强,我们拥有的东西足够多等等。这些是我们的经验,但它会被我们当成事实,影响着我们。


     
           我们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我们一直看着那个愿望,远离了现在的状态,就会觉得越来越空虚。
        
           很多的新手妈妈初为人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不知所措”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各种情况出现,也会让妈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于是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每天看大量相关的书籍,上网查询各种方法等等。
     
            廖畅老师表示,有不少的妈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当在这种强烈的需求情况下,在这种焦虑的状态里,妈妈是难以跟孩子有真正的内心互动与联接。换句话讲,我们如果太执着地想要成为一个好妈妈时,是不能跟孩子自在地待在一起的,因为当看到孩子不听话哭闹时,此时会验证自己不是好妈妈的幻想,会变得更加自责痛苦,这种感觉非常难受,也会变得不耐烦,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对孩子发脾气,这就真的演变成自己不是好妈妈的状态。当没有跟孩子真正联接的时候,内心体验也体验不到满足感,此时就容易感到空虚。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让身边人失望的时候,就包括我们也会对父母感到失望的时候,也很难做到一直对父母很好的状态,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太大,或那个要求根本无法实现,我们就会觉得永远无法体会到满足的感觉。
     
     

           缺乏与他人的深入联接
     
           廖畅老师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往,其实是在跟自己想象的客体(那个人)交往。这种状态下,即便我们在和他人交往,也会感觉空虚,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和被支持。
     
           有位女士结婚几年,但后来选择了离婚,理由是她在婚姻中感到空虚与孤独,感觉不到先生对她的关爱与在乎,让她很难过。进一步了解,这位女士诉说了一些曾经他们之间相处的情境,例如她到外地出差一段时间,与先生分居两地,有一次她跟先生提及自己想吃东西,于是先生便帮她叫外卖,向她要地址,她为此感到很生气,因为先生不是第一次帮她叫外卖了,居然还没记下她的地址,觉得他并不关心她。先生没有按照她幻想中的样子来给回应,她就觉得很失望。
     
           从这个例子看来,最初我们会觉得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深入了解后,发现这种内在的空虚与孤独,其实是跟这位女士的内在需要有关,需要对方成为她理想中的客体,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所期待的那个人,才能称之为有关系。换句话说,也许这位女士对她先生本人并不一定感兴趣。
     
           我们青春期时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喜欢一个人,你总是牵挂着她,想着她喜欢什么,给她买些什么礼物。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自己是很开心,很满足的,因为我们的心里住着对方。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处于理想化缺失的状态,希望自己的父母、伴侣、朋友或是上司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给自己幻想中的满足,但他们不是的时候,此时愿望就会落空,容易感到空虚。
     
            当我们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并没有真正与对方建立深入的联接时,这样的关系是容易让人空虚,也比较脆弱的。
     

           本期沙龙分享就这么多,非常感谢我们的廖畅老师抽空与我们分享这期沙龙,让我们有机会勇敢地直面自己的空虚感!也十分感谢每一位到场沙龙的朋友们,还有每一位即便不能到场也心里住着“和真”的朋友们!
     
           继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广州和真心理”,下期精彩活动,我们再聚!